OpenSUSE

使用虛擬機器安裝Opensuse

十分方便,不必怕安裝不妥而使系統崩潰,最合多心多意的人,用來選定作業前多試幾款,找出合心意的才正式安裝。最近大大小小的Linux作業系統,只要在網路上找到的,都下載影像檔用虛擬機器安裝,連燒碟都省卻。

Opensuse不愧為著名品牌,對正體字支援十分足夠,基本上安好後只要選擇好你熟識的中文輸入法便可以暢快地使用,我在虛擬器上試行,覺得在同樣條件的硬件下,它反應比vector linux較慢,但應該在正式的一般安裝時,硬體的條件會好得多,應該問題不大。

在虛擬機器運行OpenSUSE截圖﹕

Tags: 

虛擬作業平台

在fedora 18中安裝VirtualBox......

使Vector Linux在虛擬平台上安裝及運行,虛擬平台可以安裝不同的作業系統,在Linux中行視窗,又可在Linux平台上行不同的Linux作業系統,作為安裝不同平台的試練場,非常好玩﹗

在Fedora 18中劃出一塊10G的硬盤及512RAM,作為安裝Vector Linux 的平台,安好後試玩,覺得Vector真是短小精悍,能在非常不足的硬體中運行十分十分順暢,真是「讚」﹗

當有新的版本時,可以在虛擬平台(VitualBox)上試裝試玩,樂甚﹗

Vector Linux 在虛擬平台上運行情況﹕


Tags: 

Picasa中文字配置


安裝了Vector Linux後......

發覺可以在系統中安裝Picasa軟件,安裝後中文字變成四方框框,
細查~/.google/picasa/3.0/system.reg找到以下程碼:
[SoftwareMicrosoftWindows NTCurrentVersionFontLinkSystemLink]

將其修改成:
[SoftwareMicrosoftWindows NTCurrentVersionFontLinkSystemLink]
"Tahoma"="wqy-zenhei.ttc"
"Tahoma Bold"="wqy-zenhei.ttc"
"Microsoft Sans Serif"="wqy-zenhei.ttc"
(當然在/usr/share/fonts/TTF/下要有此字體。若無,在網上可以下載)
重啟Picasa一切正常,如下圖:

Tags: 

Vector Linux

回到亞爺時代......

Vector Linux可以在486的古董電腦運行,短小精悍,介面都算華麗,無多餘的軟件,使用者有需要時自行加上,連辦公室軟件都欠奉,系統使用Abiword作書寫軟件,當然中文輸入法都要自行安裝,一般使用fcitx比較方便,因為己預設倉頡,不需再裝,系統的中文字絕對難看,要自行安裝你自己喜歡的字型以供系統使用。

因為系統小,所以執行速度超快,爽到不得了。Vector Linux對正體中文的支援不足,相信使用者十分少,在網上有關中文支援的幾乎全是簡體字。但費時安裝後你便覺非常值得,執行速度絕對超爽!

系統裝好後要顯示UTC,香港要加8小時,所以需要修正。
改正系統時間:
date --set="string"

因系統預設是英文,漢化方法如下:

使用root修改/etc/profile.d/lang.sh
將export LANG=en_US
改成export LANG=zh_TW.UTF-8 (正體字)
或    export LANG=zh_CN.UTF-8 (簡體字)

安裝字型:

Tags: 

Fedora 18

經過安裝不同版本的Linux作業系統後......

綜合比較後我選了Fedora 18作為我的作業平臺,由於使用x64版本,有幾點要注意,要修正安裝後無音效(方法在前文章已述),第二是若在Mate的介面中,音效偏好設定不生效,要改用Gnome介面的音效偏好來切換音效介面。將/usr/bin/gnome-sound-applet用啟動應用程式使之在啟動系統時已載入便可以,其餘改中文介面已在前已述。

Tags: 

Dropbox公開連結

網誌中的短片及歌曲...... 都放在Dropbox中,Dropbox無緣無故下將公開連結改變,使到網誌短片及歌曲不能正常顯示及播放,Blogger出珼#Error2048的錯誤,誤導以為是crossdomain policy的錯誤,白白攪幾個鐘,得個吉。 又用成個鐘轉了一個最新的jwplayer播放短片,放在右側網誌中。今早心有不憤,將不能成功播放的原程碼一行一行的除錯,才找出結果,所以將東西放在別人的伺服器中,有很多事是無法預計而帶來不便﹗ 現在修改了原程碼,可以正常短片播放了﹕

[jwplayer mediaid="797"]

Mint Linux中文化

安裝Mint Linux後......

介面是英文的,為使Mint Linux完全中文化,要用以下步驟達成。

首先要系統處於最新狀態﹕在終端機上鍵入sudo apt-get update完成後再鍵入sudo apt-get upgrade

安裝輸入法,終端機上鍵入sudo apt-get install ibus ibus-table-cangjie ibus-talbe-quick便可以裝上ibus的中文輸入法,同時可使用倉頡及速成。在系統工具下啟動IBus,自訂輸入法可選擇所慣用的輸入法。

要firefox改中文介面,選擇語言支援鍵盤輸入法選ibus,將漢語(香港)用滑鼠移至最頂端,系統會自動為firefox裝上中文介面,或可直接套件管理程式中安裝firefox-locale-zh-hant。

要為libreoffice改中文介面,在套件管理程式中安裝libreoffice-l10n-zh-tw便可,經過以上程序,重新boot機,便大功告成,全中文正體字介面,十分好用,個人覺得比視窗7還要好,有興趣可以一試。

Tags: 

centOS

最近對不同版本的Linux重拾興趣......

CentOS是與Redhat及Fedora同源的分支,軟體的安裝大同小異,受伺服器管理人歡迎,反應快及可靠,但軟件的更新速度慢(因為要穩定),沒有貼時的軟件,但追求可靠及穩定,絕對首選﹗

Tags: 

關閉SELinux

近日對Linux重拾興趣......

將大部份最流行版本都試試安裝,經過多日嘗試,有幾點值得記下,與對Linux有興趣者分享。

若系統記憶體在4G以下,不管CPU是否支援x64架構,都推介安裝x32版本,因為x32版本能最高支援4G,但一般x32版本都比較穩定,而且較件的問題較少。

若使用Fedora 18,SELinux可能為安裝較件及網絡打印機帶來麻煩,若不需要過份嚴謹的設定,建議關閉SELinux,方法如下:
用文字編輯器打開/etc/sysconfig/selinux,更改成SELINUX=disbled

若新手建議使用Ubuntu或Mint Linux,有經驗可嘗試用Fedora,老鬼(Linux老手)可使用Slackware,因為Slackware對硬體要求最少,效率甚好,但要諳熟Linux指令。

Tags: 

Fedora 18

最近手痕痕,將大部份受歡迎版本的Linux都裝上硬盤上測試......

其中Fedora 18裝好後,需要有較多的調校,建議有經驗的Linux使用者才可嘗試安裝,中文的支援及在安裝軟件上的安排不及Ubuntu或Mint Linux,多媒體播放器要自行下載及安裝適合的程碼才可支援播放常用的電影格式。

安裝後發覺沒有音效,寫點筆記記錄解決方法﹕用文字處理器打開/etc/pluse/default.pa找出load-module module-udev-detect改成load-module module-udev-detect tsched=0,即是將Timer-based scheduling設定為零,便可解決問題。

Fedora 18安裝後liberoffice的介面是英文,更改為繁體字介面方法﹕
sudo yum install libreoffice-langpack-zh-Hant便可以改為中文介面

Fedora 18的好處是安全性高,但好處亦是壞處,所有軟體安裝都需有有效認證才能安裝,好處是碓保軟件可用及安全。

Tags: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