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le product

Mint 15 已經出爐......
是搶鮮版,從網上拿來安裝試試,安裝沒有特別,感覺和Mint 14差不多,裝好後的後續調校不多,只需裝上你使用慣的中文輸文便可以使用。讚﹗
但並沒有太突出的驚喜﹗貼上截圖如下﹕
在虛擬機器中安裝超過十款Linux......
我相信每一個有使用過ArchLinux者,都最終會繼續使用。因為它是你自己為自己搭建的系統,絕對個人化,沒有一個多餘套件,全是你自己想要的才安裝搭建,所以資源用得最少,效能最高,保證又快又爽﹗使用xfce4會更為簡約,效能更好。若在xfce4找不到垃圾桶,請安裝gvfs ( pacman -S gvfs )
除卻安裝比較困難外,其餘都「一級棒」﹗Linux有經驗的使用者,絕對值得化點時間為自己搭建獨一的系統。
Archlinux完美安裝
安裝kde系統及中文介面
#pacman -S kde-meta
#pacman -S kde-l10n-zh_tw
安裝kdm管理介面
#systemctl enable kdm
(系統再起動後自動進入kde作業)
安裝火狐溜覽器
#pacman -S firefox
安裝flashplugin
#pacman -S flashplugin
安裝libreoffice
#pacman -S libreoffice
在安裝時系統會出現語言選單,正體字選108
安裝中文輸入法
#pacman -S gcin
創建~/.xprofile
#sudo nano ~/.xprofile
加入
export XMODIFIERS=@im=gcin
export GTK_IM_MODULE=gcin
export QT_IM_MODULE=gcin
export LC_CTYPE=zh_TW.UTF-8
gcin &
安裝好系統框架,重啟電腦......
任務一重啟網絡
#dhcpcd
任務二設定使用者權限
#pacman -S sudo
#nano /etc/sudoers
將使用者(join)加入有若root的權限
在root ALL=(ALL) ALL下加入
join ALL=(ALL) ALL
#exit
#sudo systemctl enable dhcpcd@eth0.service
(Archlinux現由系統自動分配網絡卡名稱,用ipconfig查看,名稱應類似enp0x)
用系統給定名稱取代eth0
任務三安裝X(視窗環境)及Guest addtions
#sudo nano /etc/pacman.conf
打開[mutillib]
#sudo pacman -S xorg-server xorg-xinit xorg-server-utils
支援3D
#sudo pacman -S mesa
由於安裝Archlinux有難度......
所以成功後寫點筆記,不然日後會忘記。
用安裝盤將電腦起動,進入root安裝
第一步分割硬盤
#cfdisk
將硬盤分成/dev/sda1及/dev/sda2兩部分,一分作為swap,一分作為/。
#mkfs.ext4 /dev/sda2
#mkswap /dev/sda1
#swapon /dev/sda1
將sda2型格化成ext4,將sda1設定成swap
第二步設定地域及選定套件的下載鏡像伺服器
#nano /etc/locale.gen
加入 zh_TW.UTF-8 UTF-8
#loclae-gen
#nano /etc/pacman.d/mirrorlist
在你需要用的位置上除去#,一般會選台灣及附近的鏡像伺服器
第三安裝主系統
掛載sda2成為/mnt
#mount /dev/sda2 /mnt
在/mnt下建立boot 及home目錄
#cd /mnt
#mkdir home boot
Arch Linux簡單又困難......
它的安裝盤只有數百MegaByte,已包了X86及64bit的雙系統,安裝完成只提供了系統的「地基」,什麼也沒有,當然只有文字介面,所有東西都要一件一件構建,所以叫做「Arch Linux」(構建Linux)。好處是沒有一件多餘軟件,絕對是個人訂造的平台,因為只有你想要的,所以執行速度極快,耗系統資源最少﹗ 好處正是它的壞處,非常難安裝,尤其是要在VirtualBox內安裝,單是正確安裝Bootloader已經頭痕,不使用gnome作為平台,改為kde又出現這樣那樣的狀況,好彩網上有大量資料參考,但正因為大量,便要化時間找出你想要的,第一次裝Arch Linux,少點耐心,都會放棄,因為試裝幾次失敗或不完美,心有不甘,日以繼夜,用了兩天時間才完成所有安裝及設定。
今晚和老婆到柯士甸道 Bon Appetite......
嘆歐陸私房菜,一共八道菜式,賣相和味道都頗為精緻,勝過餐廳和自助餐,以我們的食量來說,份量剛好,不過價錢較為昂貴,是否值得,見仁見智。
Slackware是最古老的Linux品牌之一......
以超強穩定著名,使用VirtualBox安裝成功,但安裝時沒有圖文介面,只有英文文字安裝,所以安裝後要進行漢化(正體或簡體),沒有辦公室套件,要自行安裝及漢化,但安裝妥後執行速度超快及穩定。
Slackware的使用人數十分少,因安裝相對困難,現在一般會使用Ubuntu或Mint Linux。
Slackware的KDE桌面﹕
挪亞方舟吉祥物命名比賽......
僥倖勝出,獲得入住酒店一晚連早餐、兩位海鮮自助餐。昨日與老伴享用,兩日一夜分文不用,正﹗
一般會在視窗系統中安裝VirtualBox......
利用虛擬機器演練Linux,我反其道而行,在Linux的虛擬機器中運行Windows 7,裝好後感覺十分順暢,在視窗7中選擇安裝了LibreOffice來取代視窗的辦公室軟件,用Thunderbird作為郵件的預設軟件,一切完美﹗
虛擬機器安裝Windows 7﹕
Copyright © 2025,
Theme Originally Created by Devsaran